妆容精致、长发飘飘,穿着白大褂出没于解剖教室,视频显现有多处马赛克上被标示“兔子解剖”“人体标本”等字样……近日,有网友爆料,一名男网红溜进了某高校解剖室,拍摄相关视频,引发强烈质疑。
遗体捐献者之于医学研究、医学教育的意义显而易见,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推进着人类的医学和健康事业的开展。正如评论所言,“崇高解剖馆,不是网红蹭流量的地方”。虽然这名网红过后辩称自己不是疫情期间偷进校园,也没有拍实验动物和遗体,但这种拍摄思路和动机适当明了,那就是利用人们的猎奇心,以“人体标本”“解剖”为噱头招引眼球、赚取流量。不管有没有拍到遗体,这种博出位的操作,都秀出了其自私、冷漠的品德下限,践踏了人伦底线。眼中只要流量以及流量背后的利益,没有人伦是非,何其卑鄙。它不仅是对逝者庄严的损伤,相同也是对医学教育的损伤。
有人说,互联网的实质就是流量经济,“目光集合之处,金钱必将追随”,流量即金钱,流量即进口,流量关系着相关主体的生死。流量思想是互联网思想的重要内容,许多互联网产品成功的故事循着这一逻辑不断演出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场域、所有的职业都适用于流量思想。比如,在关乎社会的价值取向、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等范畴,就不能适用流量思想。
就在日前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《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办理的通知》,不仅明确未实名制注册的用户不能打赏,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,还强调要针对受众特点和年纪分层,播出推荐寻求劳作发明、展示有利才艺和健康日子情趣等价值观积极的直播节目,要让有品尝、有意义、有意思、有温度的直播节目占有好位置,取得好流量。
这些规则不仅为标准未成年人打赏行为供给了根据,也对网络秀场直播职业强化导向和价值引领,营建职业健康生态提出了要求。既有利于更好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,避免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在各种暗示、引诱或者鼓励下上当受骗,也有利于为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营建一个清朗的网络视听空间。进一步说,这些规则也是在提醒和要求相关主体,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面前,要牢记社会职责,忘掉流量思想,切莫用流量思想来套路、损伤孩子。
对于教育组织来说,流量思想相同被证明是走不通的。财经媒体报道,近日,国内多家在线教育头部企业发布第三季度财报,在疫情刺激了在线教育需求,在线教育组织“暑假大战”用户暴增的布景下,这些企业却呈现了营收下滑、亏本加重、股价暴降的状况。在世人的期待中,在线教育组织却交出了一份糟糕的答卷。
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成果?答案并不惊讶。疫情以来,许多在线教育组织快速扩张、疯狂烧钱、抢夺商场,用免费课等方式招引家长和学生的关注,某在线教育企业曾表示5周的免费直播课带来了超越3000多万学员。成果呢?教育不同于其他消费产品,如果优质教师供给跟不上,无法确保教学效果,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,那么即便是免费,家长也会用脚投票,就算付费了,也要退费。不仅如此,后续赢得用户信任的成本还将更高。烧钱营销、招引用户,但最终却很难取得较好的转化成果,于是便堕入亏本加重的境地。
这也再一次表明,烧钱获客,用亏本换规划,用规划换开展的开展路径在其他职业或许行得通,在教育范畴却行不通。教育是一个慢职业,需求长足的耐心和持续的运营与支付,只要依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才干招引和留住用户。试图用流量思想做教育,盲目寻求用户规划的快速扩展,把学生当作圈钱的手法和工具,却无法为其供给杰出的教育体会,最后很或许被流量所反噬,不仅或许导致企业资金流开裂,开展难以为继,还将危害学生和家长的权益。
进入互联网时代,面临各种深刻影响学习日子工作的颠覆性立异,教育面临着持续革新的压力,教育理念、教育形态、教育形式都必须因时而变。其间理念、思想的转化是革新的先导,但市面上各类大行其道、形形色色的新理念、新思想,是否适用于教育场域,还需求细心鉴别。不管科技怎么开展、教育怎么革新,教育的实质不会变。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寻求真善美、坚持久久为功才是教育的正道。
责编:吴婷